岳西高腔属岳西县地方古稀有剧种。是明代在安徽大地上形成并影响全国的第一代声腔——青阳腔的遗响。传入岳西后,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兴衰史。其戏曲文学、戏曲音乐、表演艺术及其基本活动形式自成体系,“唱、帮、打”浑然一体,一唱众和,锣鼓伴奏,不协管弦,风格独特。有着极高的戏剧学、音乐学、民俗学、文化学和社会学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突出的艺术价值,在中国戏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戏曲专家称为戏曲史上的“活化石”。岳西高腔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是岳西人的骄傲,是岳西的一张精美文化“名片”。
岳西高腔在本土流行了近300年,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特别是建国以后,所做的一系列高腔演出和保护工作,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当年演出高腔的演员和群众还有一部分健在,为岳西高腔的传承奠定了一定基础。虽然岳西高腔舞台辍演达30余年,但我们对高腔的研究基本没有停止过,并取得一定的成果。现在,仍保留着200多出高腔剧目和100多出高腔的唱腔录音。《中国戏曲志》、《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等书中留有大量关于岳西高腔的艺术音乐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