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新闻速递 | 音像欣赏 | 重要转载 | 外媒看高腔 | 活态传承 | 学术园地 | 联系我们 | 关于高腔
岳西高腔传承史简述
发布时间:2017-07-04 10:09:00   来源:岳西高腔传承中心   作者: 汪同元
  岳西高腔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原称高腔,因流行于安徽省岳西县,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定名。
  岳西高腔前身是明代形成于安徽池州府青阳县一带的青阳腔。青阳腔在明代万历年间已经风靡天下,在其四处流布之时,传入安庆府城乡。明末清初时期高腔传入岳西境内,已有300余年的传承史。
  其传入分两个阶段:明末清初,潜水上游(岳西境内)的柳畈、菖蒲、五河等地在外做官、任职、求学、行医、经商的文化人,出于对高腔艺术的爱好和家乡民俗文化的需求,逐渐将高腔传进山区。其特点是在文人间“围鼓坐唱”,演唱曲调优美、曲词典雅的明传奇经典出目,自娱自乐,或在灯会等民俗文化活动中唱应俗吉庆“喜曲”,但不登台表演,故时人称之为“文人围鼓”。这种形式的班社,至清光绪年间已发展数十个,成员数百人。
  第二阶段,清光绪五年冬(1879),五河王达三、王曰修等文人缙绅,捐资义办科班,聘一位来自京城职业大班的倪姓高腔艺人(石牌人,于太平天国期间班散而浪迹江湖)在五河长住三年,开科授徒,教唱高腔戏(明代传奇剧)近三百出,组建了行当、设备齐全、拥有舞台表演艺术的五河高腔班。该班除在本地灯会演出,还与周边优秀艺人联班应邀巡演于潜、太、英、舒、霍等毗邻县乡,并传艺带班,数以百计的高腔班社相继建立,高腔全面进入灯会,高腔艺术与灯会的民间艺术融为一体,灯会高腔班成为各类民间艺术核心班,兼及所在地民间吹打乐、唱曲、黄梅戏及弹腔演奏。
  至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围鼓坐唱与舞台演出两种形式的高腔班社已全面进入境内各地民间灯会,与岳西本土民俗文化相融合,仕、农、工、商无不以唱高腔为乐事。一时间,习唱高腔蔚然成风,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其时,上元之际山村灯会锣鼓喧阗,喜曲高唱;秋收既毕,灯会首事便张罗着来年的高腔演唱事宜;庄户人家不唱高腔不度喜庆,宗族庆典必推高腔戏首演开台;小学童抄曲本识字兼练书法,老塾师常日间教书而夜间教曲;赋闲的文友,常相约清唱几曲以寄逸情;远在苏杭的文人商贾,春节归里必与族班登台献演几台高腔戏方才尽兴登程;许多官员自带牙板赴任,以备闲憩时自打自唱度曲过瘾;“闲暇无事唱唱高腔”是当时乡人的口头禅,高腔手抄曲本广流民间几近家藏户有;高腔班中父子同场或三代同班者并不少见……。现存五河清代石刻高腔戏台联“一曲升平歌大有,万家欢乐唱高腔”,就是当年岳西高腔流行盛况的生动写照。
  清末民初时期,因朝代变革动荡,弹腔、黄梅戏兴起,岳西高腔沉寂20余年,其间只有少量围鼓班社有所传承,不辍民俗中的活动。
  上世纪20年代,岳西高腔再度兴盛,在五河、田头、来榜、白帽等地班社中,涌现出一大批出色的艺人。
  岳西高腔班社长期依托于各地民间灯会,广泛融入民俗文化活动。可是,建国前一个较长的时期里,大别山区连年内战,社会动荡不安,民间灯会纷纷停歇。灯会停办使高腔失去平台,加之弹腔、黄梅戏形成的冲击,岳西高腔日渐衰落,处于濒危状态。
  新中国成立后,岳西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并扶持岳西高腔,采取派文化干部搜集整理传统剧目,支持恢复、组建业余高腔剧团,精选优秀剧目参加省、地、县展演、会演,接待省内外专家的采访和考察,论证岳西高腔的历史源和种属,组建县专业岳西高腔剧团等一系列抢救保护措施,收到显著成效。
  上世纪60年代初期,高腔与黄梅两团合并为岳西县剧团,仍保留高腔演出,至1965年,全国禁演古装戏,高腔演出才告中断。“文化大革命”中大量艺术资料被视为“四旧”而严重损毁,高腔演唱活动前后停滞10余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岳西高腔重又焕发生机,部分乡镇率先恢复高腔演唱。1985年,为编纂国家文艺志书,岳西县文化局专设“编志办”,抽调专业人员,对岳西高腔进行深入的普查和抢救。重新搜集艺术资料,进行全方位的理论研究,志书编纂和学术研究获得丰硕的成果;2002年,县专业剧团恢复高腔戏演出,岳西高腔重登县城舞台;2006年6月,县政府成功申报岳西高腔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县政府制定相关保护配套实施方案;2007年又成功申报王琦福、蒋小送两位国家级非遗(岳西高腔)项目传承人;2010年6月,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将恢复、成立不久的岳西高腔剧团与岳西高腔艺术中心撤并,新成立岳西高腔传承中心,成为唯一专责岳西高腔保护传承工作机构;2011年,该中心被省文化厅批准为安徽省首批“非遗”(岳西高腔)传习基地;2013年4月,国家文化部对变更后的岳西高腔传承中心发文认定;2013年6月,岳西县政府在前三次保护岳西高腔法规的基础,又制定《岳西高腔保护规划(2013—2020》);同年底,又被选定为省“数字系统定点实验”单位;2014年10月,成功申报为省级“民间艺术(岳西高腔)之乡”,省已上报文化部,将岳西县申报为“中国民间艺术(岳西高腔)之乡”(2014—2016),正在审批中。
  岳西高腔传承中心制定了保护方针,除了自身落实传承规划之外,还在5个乡镇支持组建民间高腔剧社12个(另有待建4个),登记成员200余人,岳西高腔在新体制下有专业的传承,也有了民间原生态形式的活动,拥有一定规模,产生了一定影响。
  岳西高腔传承中心汪同元
  2014.11

上一篇:岳西高腔艺术资源与特色浅述

下一篇:岳西县情、民间文化概况简述